克難家風 師公飯配鹹豆腐

2015-11-11   | 蘇湘允
黃澄澄的鹹豆腐,是用鹽巴醃漬,一小塊可以配一碗飯省著吃,在慈濟草創時期可供精舍師父們吃一個月。(攝影者:唐江湖,地點,新北市三重園區,日期:2015/11/07)
「花五毛錢可以買到四塊豆腐,每一塊豆腐分切成薄片,再用鹽巴醃漬,醃得非常鹹,一小塊可以配一碗飯,省著吃可供精舍師父們吃一個月。」這是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草創時期,師父們所過清苦日子的情形。營隊學員長邱必成利用餐前說明「鹹豆腐」所代表的意涵,希望海外家人,能細細咀嚼感受慈濟草創的辛酸,了解上人是如何艱難走過當年的歲月。

「豆腐真的很鹹,一口咬下去,我就想到克勤、克難、克儉的慈濟家風。」學員劉雪嫻跟著大隊進到齋堂,坐下看見餐桌上的菜色,一盤「煎豆腐」、一鍋湯、一盤水果,一鍋飯,心想可能菜還沒上完。坐定後聽完學員長的分享,了解證嚴上人是如何艱辛走過「原來此餐很特別,具有深刻的意義!」

慢工細火 觀豆腐變色

為了讓在三重志業園區的四百一十七位慈濟海外培訓學員,享用「鹹豆腐」以及「師公飯」,進而體驗上人與精舍師父們當年克難簡樸的生活;營隊開營之前,靜思精舍德柔師父和德曜師父,已與香積志工實地傳承鹹豆腐的製作步驟與過程。

醃漬的時間最慢半天,最快三小時!把板豆腐上的小四方格切成約兩厘米大小的小方塊,薄薄的一小塊放在盤子上,一層豆腐、一層鹽醃漬起來。又此梯人數多,所以提前在11月6日將部分的鹹豆腐在關渡園區先行煎好備用。11月7日下午,慈濟志工高雪花帶著四個不沾鍋的鍋子及輕便型瓦斯爐,來到三重園區的大寮擺好位置,繼續煎鹹豆腐。

「要先將鍋子熱鍋,再撒少少的油,再把豆腐一塊、一塊的,慢慢放到鍋子裏,看著豆腐變黃澄澄的色澤再翻面煎,如此反覆直到豆腐的水收乾既可。」志工張碧珠對煎豆腐經驗較為豐富,不一會兒豆腐已經上盤。八十多歲的高雪花和張碧珠兩位資深慈濟志工也提供經驗談:「小塊的豆腐很難煎,還要煎到它表面赤赤的(臺語),而且要把豆腐煎乾。」
八十多歲的高雪花和張碧珠兩位資深志工,煎鹹豆腐經驗豐富,用心將每塊豆腐煎出美麗的黃橙色。(攝影者:唐江湖,地點:新北市三重園區,日期:2015/11/07)


一股撲鼻的香味陣陣飄來,另一邊熱食區的香積志工,把麻油加入薑末,在鍋裡翻炒爆香,然後再放入醬油、倒入白飯拌炒,讓麻油與薑的味道,融入白米飯之中,另一道「師公飯」就這樣出爐了。

一盤豆腐一鍋飯 深具意義

學員長邱必成利用餐前一點點時間,說明「鹹豆腐」以及「師公飯」所代表的意義,希望海外家人,能細細咀嚼感受慈濟草創的辛酸。

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初創時期,靜思精舍師父們日子過得非常清苦。上人又不接受弟子供養,精舍眾人過著「一日不作、一日不食」的生活。有時,花五毛錢可以買到四塊豆腐,每一塊豆腐會切成薄薄的一片,再用鹽巴醃漬,醃得非常鹹,一小塊可以配一碗飯省著吃,可供師父們吃一個月。

初期上人親自帶領志工訪貧時,常累得沒有胃口,精舍師父們看了十分不捨,就用醬油炒飯加上一些薑末,讓上人開胃。後來有位小志工,到精舍肚子餓了,精舍師父也就拿醬油炒飯給他吃。之後小志工回家以後,也請家人也用醬油炒飯加上薑末,家人問他是什麼飯?小小年紀的他,就說這是「師公飯」。這也就是師公飯的由來。

在社區讀書會觀看《回眸來時路》的吳麗珍提到,德慈師父言及小木屋及靜思家風裡的鹹豆腐,深深覺得上人當初創造慈濟是那麼克難,她含著淚水說:「這次回心靈的故鄉,今生能跟隨上人是何其有福!」

海外學員們在藥石從配飯的一塊鹹豆腐與一鍋師公飯,深深體會上人及精舍師父們即使過著辛苦的生活,在克難中還是堅持做慈善的事。【更多內容,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

(文:蘇湘允 三重報導 2015/11/07)
Copyright ©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. 版權所有.